身边有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是什么体验?
我想到一个人。不在身边,常在心头。
在大山一隅,大家对前途动摇,快失去信心的时候,连最信任、能力最突出的骨干都怀疑“红旗还能打多久?”,他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眼神坚定,告诉战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鬼子大举侵华,飞机坦克全线出击,面对工业国家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大片国土沦丧,全国恐惧、怀疑、迷茫,“中国要亡国了吗?”。窑洞里传来一个冷静的声音: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缺陷等等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转战陕北,率领中央纵队800多人、解放军2万人,周旋拖垮胡宗南25万兵力。有时和敌军擦肩而过,有时遭到前后夹击,有时两军相距仅四五里路,有时仅隔一个山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运筹帷幄于山峁沟壑之间,决胜千里于江河湖海之外!
在西柏坡,回首革命斗争已走过28年,经历无数牺牲和苦难,眼看胜利一步之遥,大部队即将开进北京城,终于解放全中国的时候。大家激动、欢呼,并开始憧憬未来的时候,他耐心得告诫所有同志:进京是“赶考”,我们绝不做李自成。“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长子毛岸英。8岁随母亲被捕入狱,随后丧母。11岁带弟弟妹妹流浪上海滩,乞讨、捡垃圾果腹,期间一个弟弟丢失、一个弟弟被军警殴打致残。1936年,14岁,被组织找到,去苏联,后上战场,参加过苏联卫国保卫战。1946年回国,近20年来父子首聚。遵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搞土改、进工厂。4年后,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美军空袭中牺牲。年仅28岁。得知长子牺牲异国,回想这个历经人生苦难、好学上进、聚少离多的爱子,他眼睛湿润,沉默了许久,只讲了一句话:
“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同志们好,我是遨游之舟。专注于研究毛主席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致力于分享毛选式思维体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