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方法提炼概括如下
1.思维聚焦一点,在看问题的精度上,从纷繁迷乱的事态中把握主要矛盾,即抓关键
2.思维横向延伸,在看问题的广度上,从博弈纠缠圈中搞大包围大迂回,即抓全局
3.思维垂直延伸,在看问题的深度上,从事物演变逻辑中探寻大本大源,即抓根源
文章较长,分3期。本期文章为第三部分
抓根源
执一御百
这个问题大体思路确定以后,昨天(10月27日)在求是学社两个班,共计700多人中,又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看法。
结合作者以往思考,今天整理总结如下。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分析解决问题要抓本源?
这就涉及到几千年的一个命题:本和末的问题
《大学》里有一句话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本是源头,末是本的延生。
遇到问题,解决末,抓不住根本,问题还会反弹,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一劳永逸。
不解决水源问题,永远喝不上干净水。
不解决草根问题,永远春风吹又生。
不解决卫生问题,苍蝇永远也拍不完。
不解决制度问题,腐败永远没完没了
不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造反永远不止。
不解决你女朋友的根本想法,买多少玫瑰也无济于事。
并且,纷繁复杂多变的事物,根本往往只有一个,抓住了根本,就可以执简御繁、以不变应万变。此谓举重若轻、事半功倍。
什么叫本末倒置?
就是抛弃事物本源性的东西,去追求次生性的东西。累死也无功。
毛主席如何抓本源?
总结毛主席对大本大源思想的贯彻实践。概括为:
三个层面,九个重视。
思考心法层面:1重视哲学式思考;2重视战略性研究。
基本工作层面:3重视人的作用;4重视思想改造。
具体工作层面:5重视统一战线;6重视群众作用;7重视土地改革;8重视政治建军;9重视思想建党。
这三个层面、九个重视都具有本源性质。依次聊聊。
一、思考心法层面
1重视哲学式思考
什么是哲学式思考?
就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看问题。
为什么要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思考问题?
因为这是思考的根子。
从“世界是什么?”哲学命题出发,总结认识路线的问题,解决思考的起点从哪里开始,最终又回到哪里,毛主席写了《实践论》;
从“世界怎么样?”哲学命题出发,总结分析方法的问题,研究事物如何呈现、怎样变化,战略战术如何制定,毛主席写了《矛盾论》。
《实践论》和《矛盾论》合二为一,就是毛主席反复强调的四个字:
实事求是
我认为,“实事求是”有三个要件——就是毛主席在《矛盾论》指出的客观、全面、本质的三个思考原则。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
..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
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
——节选《矛盾论》
那么,你为什么经常会犯错误?为什么多数人没有毛主席的思考力?
日本侵华之时,为什么会有亡国论和速胜论?二者错误根源在哪、如何避免这种错误思考?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客观、全面、深刻的分析比较了决定影响中日战争胜负的四对矛盾。
即,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
毛主席指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而中国反是。
毛主席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时指出:
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
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
......
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节选《论持久战》
1947年,陈云写了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提到毛主席对他的帮助和启发:犯错误的本质是思想方法有问题,即主观是否符合客观的问题。
如何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还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强调的,要客观、全面、本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就是从哲学的高度,从思考的根子上,教我们如何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再往下,如何做到客观、全面、本质?毛选和马哲中也给出了方法,不过需要总结归纳,限于篇幅,今天不聊了。
2重视战略性研究。
什么是战略性研究?
就是从全局而不是从某个局部来思考和处理事情的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全局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从而基于全局目标研究制定政策和策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和议论所迷惑,不为短期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按照既定章法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毛主席讲: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文章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成为全党全军干革命的指南。
二、基本工作层面
3重视人的作用
1938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1964年9月,毛主席在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谈话时说进一步指出:
有人说,武器是第一,人是第二。我们反过来说,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只要把人团结起来,手里拿着武器,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就怕我们。
建国以后,大搞经济建设,毛主席也非常注重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不多讲了。
4重视思想改造
一切问题无非是人的问题,而对人来说,思想问题是根子。
毛主席认为,改造学术与人心,是探寻解决中国问题大本大源之道的大方向。
毛主席青年时期在致黎锦熙的信中指出:
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从1942年开始,毛主席在全党范国内发起长达三年之久的整风运动。
他明确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延安整风,使全党实现了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等的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
三、具体工作层面
5重视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解决的是力量多少、人心向背的根本问题。
作为收录《毛选》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首先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接下来他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特点,并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和广大盟友。这从1840年来,在历史上首次搞清楚了敌我这个革命斗争的最本源问题。因为它是革命中制定一切路线、原则和方针的首要问题。
这一根源的认识可谓振聋发聩。之后统战工作始终贯穿毛主席领导革命的全过程,并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革命斗争的法宝。
6重视群众作用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群众。
毛主席带领的党和军队,战胜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反动派靠的是资本和武器。
毛主席有过著名的论断:兵民是胜利之本。
他反复强调:“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清晰认知到人民群众的巨大革命能量,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在将国民党与我们党的力量进行对比之后,确认“反动派的金钱和枪炮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优势,人心讨厌反动派,不赞成反动派,人们团结起来反对反动派,并和反动派作斗争,这个力量才是真正的优势。”
他断言:“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以上。群众,就是战争力量的本源。
7重视土地改革
革命战争归根到底靠群众。
那么如何让群众支持拥护我们,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毛主席在1942年12月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并且强调“这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
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的政策,满足劳动群众对基本生产资料的追求,就能从根本上代表群众利益,就是对群众生活最根本的关心和改善。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就可以使群众认识到自己利益所在,真心实意拥护和支持革命战争,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所以,团结群众(主要是农民),归根到底靠土改。
8重视政治建军
有人问,秋收起义后,毛主席把红军带上山,为什么红军没有成为土匪?为什么红军能在遍布全国的各路军阀中脱颖而出?
1927年9月,毛主席从秋收起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将党组织建设的重心下移,在“三湾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从此,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的新制度。
支部建在连上就是把党的组织系统一竿子插到底,一直建到基层单位。
其最大的优点是密切了党和士兵的关系。党生活在士兵中,士兵也生活在党中,一言一行,一个思想动向,都逃不出党的眼睛。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毛主席明确提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毛主席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
会议规定: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这就根本区别了一切旧式军阀。可以说是,军事历史上划时代的创造。
9重视思想建党
列宁导师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毛主席将队伍从城市带到井冈山,搞农村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这不是说说就做到的。
这里,面临一个很尴尬又致命的问题。
党政军民学,主要靠各级党员来领导,要靠党员来推动开展工作。
因为党先进啊,党员先进啊。
党为什么先进?
因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有先进性啊,有组织纪律性,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那么?在当时农村能有多少工人呢?在农村一个党的工作支部中,工人能占多少?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有多少?
这是个要命的,几乎是无解的问题。这也是当时共产国际反对党将工作重心移到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数人群的工人党到广大农村开展工作,必定要处于各种落后思想的包围阻碍之中。就像往长江里撒一个鸡蛋,这个蛋汤怎么喝?
据统计,1929年底红四军中的党员共1600人,其中工人出身的800人,占18.8%,农民出身的900人,占56.2%,小商贩出身的200人,占12.5%,知识分子出身的200人,占12.5%。
红四军党的成分如此,地方党的成分就更不如部队了。
正如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说:
“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有些地方还停留在杵臼时代......社会组织是普遍以一姓为单位的家族组织。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我们看看赣南党的状况,就更清楚当年建党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在1928年春特委代表会后,当时统计党员900余人。
党的缺点:干部人员多半是知识分子,怯弱怕死,有不发动主义的倾向,在群众方面复仇主义的盲动,宗族主义的械斗,洪会的投机,抢财物等相应的反映到党内来。
(引自“1929年9月1日陈毅关于赣南闽西奥东江情况的报告”)
党在这里还如何保持先进性?革命任务如何完成?这不就产生怀疑了吗?
为了建设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革命党,毛主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建党路线。
思想建党。
换不了人,就换思想,而且比换人更解决根本问题。
用马列主义去教育党员,去武装党员,去战胜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党真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从而,毛主席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即小生产占优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社会主要成份的农业国家中,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温习毛选中《关于纠正党内地错误思想》《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相关篇章。
结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蒋介石的权谋水平也算一流。
然鹅,比权谋更高阶的是立场和理念。
毛主席抓的是大本大源,相较之下,蒋介石不过是在下游末流里疯狂冲浪。
未战,胜负已判。
回顾:
1重视哲学式思考;2重视战略性研究;3重视人的作用;4重视思想改造;5重视统一战线;6重视群众作用;7重视土地改革;8重视政治建军;9重视思想建党。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