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战略思维:抓根源:执一御百的心法

战略思维方法提炼概括如下

1.思维聚焦一点,在看问题的精度上,从纷繁迷乱的事态中把握主要矛盾,即抓关键

2.思维横向延伸,在看问题的广度上,从博弈纠缠圈中搞大包围大迂回,即抓全局

3.思维垂直延伸,在看问题的深度上,从事物演变逻辑中探寻大本大源,即抓根源

文章较长,分3期。本期文章为第三部分

抓根源

执一御百

这个问题大体思路确定以后,昨天(10月27日)在求是学社两个班,共计700多人中,又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看法。

结合作者以往思考,今天整理总结如下。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分析解决问题要抓本源?

这就涉及到几千年的一个命题:本和末的问题

《大学》里有一句话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本是源头,末是本的延生。

遇到问题,解决末,抓不住根本,问题还会反弹,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一劳永逸。

不解决水源问题,永远喝不上干净水。

不解决草根问题,永远春风吹又生。

不解决卫生问题,苍蝇永远也拍不完。

不解决制度问题,腐败永远没完没了

不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造反永远不止。

不解决你女朋友的根本想法,买多少玫瑰也无济于事。

并且,纷繁复杂多变的事物,根本往往只有一个,抓住了根本,就可以执简御繁、以不变应万变。此谓举重若轻、事半功倍。

什么叫本末倒置?

就是抛弃事物本源性的东西,去追求次生性的东西。累死也无功。

毛主席如何抓本源?

总结毛主席对大本大源思想的贯彻实践。概括为:

三个层面,九个重视。

思考心法层面:1重视哲学式思考;2重视战略性研究。

基本工作层面:3重视人的作用;4重视思想改造。


具体工作层面:5重视统一战线;6重视群众作用;7重视土地改革;8重视政治建军;9重视思想建党。

这三个层面、九个重视都具有本源性质。依次聊聊。

一、思考心法层面

1重视哲学式思考

什么是哲学式思考?

就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看问题。

为什么要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思考问题?

因为这是思考的根子。

“世界是什么?”哲学命题出发,总结认识路线的问题,解决思考的起点从哪里开始,最终又回到哪里,毛主席写了《实践论》;

从“世界怎么样?”哲学命题出发,总结分析方法的问题,研究事物如何呈现、怎样变化,战略战术如何制定,毛主席写了《矛盾论》。

《实践论》和《矛盾论》合二为一,就是毛主席反复强调的四个字:

实事求是

我认为,“实事求是”有三个要件——就是毛主席在《矛盾论》指出的客观、全面、本质的三个思考原则。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
..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

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

——节选《矛盾论》

那么,你为什么经常会犯错误?为什么多数人没有毛主席的思考力?

日本侵华之时,为什么会有亡国论和速胜论?二者错误根源在哪、如何避免这种错误思考?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客观、全面、深刻的分析比较了决定影响中日战争胜负的四对矛盾。

即,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

毛主席指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而中国反是。

毛主席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时指出:

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

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
......

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节选《论持久战》

1947年,陈云写了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提到毛主席对他的帮助和启发:犯错误的本质是思想方法有问题,即主观是否符合客观的问题。

如何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还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强调的,要客观、全面、本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就是从哲学的高度,从思考的根子上,教我们如何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再往下,如何做到客观、全面、本质?毛选和马哲中也给出了方法,不过需要总结归纳,限于篇幅,今天不聊了。

2重视战略性研究。

什么是战略性研究?

就是从全局而不是从某个局部来思考和处理事情的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全局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从而基于全局目标研究制定政策和策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和议论所迷惑,不为短期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按照既定章法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毛主席讲: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文章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成为全党全军干革命的指南。

二、基本工作层面

3重视人的作用

1938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1964年9月,毛主席在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谈话时说进一步指出:

有人说,武器是第一,人是第二。我们反过来说,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只要把人团结起来,手里拿着武器,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就怕我们。

建国以后,大搞经济建设,毛主席也非常注重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不多讲了。

4重视思想改造

一切问题无非是人的问题,而对人来说,思想问题是根子。

毛主席认为,改造学术与人心,是探寻解决中国问题大本大源之道的大方向。

毛主席青年时期在致黎锦熙的信中指出:

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从1942年开始,毛主席在全党范国内发起长达三年之久的整风运动。

他明确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延安整风,使全党实现了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等的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

三、具体工作层面

5重视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解决的是力量多少、人心向背的根本问题。

作为收录《毛选》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首先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接下来他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特点,并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和广大盟友。这从1840年来,在历史上首次搞清楚了敌我这个革命斗争的最本源问题。因为它是革命中制定一切路线、原则和方针的首要问题。

这一根源的认识可谓振聋发聩。之后统战工作始终贯穿毛主席领导革命的全过程,并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革命斗争的法宝。

6重视群众作用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群众。

毛主席带领的党和军队,战胜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反动派靠的是资本和武器。

毛主席有过著名的论断:兵民是胜利之本。

他反复强调:“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清晰认知到人民群众的巨大革命能量,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在将国民党与我们党的力量进行对比之后,确认“反动派的金钱和枪炮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优势,人心讨厌反动派,不赞成反动派,人们团结起来反对反动派,并和反动派作斗争,这个力量才是真正的优势。”

他断言:“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以上。群众,就是战争力量的本源。

7重视土地改革

革命战争归根到底靠群众。

那么如何让群众支持拥护我们,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毛主席在1942年12月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并且强调“这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

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的政策,满足劳动群众对基本生产资料的追求,就能从根本上代表群众利益,就是对群众生活最根本的关心和改善。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就可以使群众认识到自己利益所在,真心实意拥护和支持革命战争,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所以,团结群众(主要是农民),归根到底靠土改。

8重视政治建军

有人问,秋收起义后,毛主席把红军带上山,为什么红军没有成为土匪?为什么红军能在遍布全国的各路军阀中脱颖而出?

1927年9月,毛主席从秋收起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将党组织建设的重心下移,在“三湾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从此,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的新制度。

支部建在连上就是把党的组织系统一竿子插到底,一直建到基层单位。

其最大的优点是密切了党和士兵的关系。党生活在士兵中,士兵也生活在党中,一言一行,一个思想动向,都逃不出党的眼睛。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毛主席明确提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毛主席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

会议规定: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这就根本区别了一切旧式军阀。可以说是,军事历史上划时代的创造。

9重视思想建党

列宁导师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毛主席将队伍从城市带到井冈山,搞农村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这不是说说就做到的。

这里,面临一个很尴尬又致命的问题。

党政军民学,主要靠各级党员来领导,要靠党员来推动开展工作。

因为党先进啊,党员先进啊。

党为什么先进?

因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有先进性啊,有组织纪律性,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那么?在当时农村能有多少工人呢?在农村一个党的工作支部中,工人能占多少?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有多少?

这是个要命的,几乎是无解的问题。这也是当时共产国际反对党将工作重心移到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数人群的工人党到广大农村开展工作,必定要处于各种落后思想的包围阻碍之中。就像往长江里撒一个鸡蛋,这个蛋汤怎么喝?

据统计,1929年底红四军中的党员共1600人,其中工人出身的800人,占18.8%,农民出身的900人,占56.2%,小商贩出身的200人,占12.5%,知识分子出身的200人,占12.5%。

红四军党的成分如此,地方党的成分就更不如部队了。

正如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说:

“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有些地方还停留在杵臼时代......社会组织是普遍以一姓为单位的家族组织。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我们看看赣南党的状况,就更清楚当年建党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在1928年春特委代表会后,当时统计党员900余人。

党的缺点:干部人员多半是知识分子,怯弱怕死,有不发动主义的倾向,在群众方面复仇主义的盲动,宗族主义的械斗,洪会的投机,抢财物等相应的反映到党内来。

(引自“1929年9月1日陈毅关于赣南闽西奥东江情况的报告”)

党在这里还如何保持先进性?革命任务如何完成?这不就产生怀疑了吗?

为了建设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革命党,毛主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建党路线。

思想建党。

换不了人,就换思想,而且比换人更解决根本问题。

用马列主义去教育党员,去武装党员,去战胜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党真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从而,毛主席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即小生产占优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社会主要成份的农业国家中,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温习毛选中《关于纠正党内地错误思想》《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相关篇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蒋介石的权谋水平也算一流。

然鹅,比权谋更高阶的是立场和理念。

毛主席抓的是大本大源,相较之下,蒋介石不过是在下游末流里疯狂冲浪。

未战,胜负已判。

回顾:

1重视哲学式思考;2重视战略性研究;3重视人的作用;4重视思想改造;5重视统一战线;6重视群众作用;7重视土地改革;8重视政治建军;9重视思想建党。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林彪的厚黑学思维,稳准狠,看他这篇文章《怎样当好一名师长》,读起来心惊肉跳!

  林彪元帅《怎样当好一名师长》,这篇文章读起来心惊肉跳,有4点深切感受: 1.绝望。替彪帅的敌人感到绝望。如此打仗、如此准备,不胜才怪! 2.彪帅不愧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全局观(“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研究、政治工作等,正是纯正的《毛选》的味道。文中特别道出《毛选》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经典性,要经常读,反复读。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就从那里找答案,找办法。 3.干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和章法,重在总结。掌握规律就掌握成功。 4.将九条经验用于今天创业、商战领域,这将打造一支多么牛逼可怖的团队。 下面开启正文。 林彪军团长教我怎样当师长 作者:开国上将杨成武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我在抗大学习以后回到前方工作的时候,林军团长告诉我:中央、军委决定我由师政治委员改做师长工作,当时我问军团长说,我当不好师长。在我的要求下,林军团长专门同我讲了一次怎样当师长的问题,讲的很深刻,很精辟。几十年来,林军团长的这个指示始终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运用它来鞭策自己,检查自己,做为我学习、奋斗的准则。 林军团长一共讲了九条。这里是根据当时谈话笔记整理的。 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 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 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 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 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

【揭秘历史】毛泽东对刘少奇书信的66处批语,读来汗流浃背!

 在社会中摸爬滚打,面临太多的人生疑问,不可避免经常触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搞不清这个问题,总觉得立身处世没有根据,无从下手。 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刘少奇给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兼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写了一封信,其内容主要是论述“人性”问题。 毛泽东读了这封信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提法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写下66处批语,并于当年十二月十七日给刘少奇写信说:“一气看完了你这一篇,前后看了三遍。并且率直批上了我的意见。”“我也没有研究透彻,不能说我批的全都无错,还请你看后告我。”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五日,刘少奇将他给续范亭的信及毛泽东的批注一起送毛泽东。 毛主席对刘少奇书信的这66处批语,是对关于“人性”问题的集中、全面而深刻的耐心讲解,读来汗流浃背,发人深省!今天分享大家。  刘少奇给续范亭的信稿及毛主席的批语   1943年6月28日-12月17日   大概如我们到了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各种哲理问题是特别感觉兴趣的,因此,这也可以当作一种游戏。 【毛批1:这样说不妥。】   关于人性、是非、善恶诸问题,是中国过去哲学历史上提得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二千余年来,历代均有争论,直到现在仍没有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 【毛批2: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了这些问题,只是缺乏通俗的宣传,缺乏拿马克思观点分析中国历史的工作,不能说还没有解决。】   何谓人生?   所谓人生,应该也是和一切物质的属性一样,即是人这种东西的属性。 【毛批3:应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不应从哲学定义出发。】   一切事物,均具有一定的实质 【毛批4:即该物之特性。】 而与其他事物区别。一切物质的属性,均是从各该事物的实质中发生出来的。当这个事物不与其他事物接触时,它的属性是蕴藏着,并不外现出来,这个事物的实质即不能被认识。但这个事物一与其他事物有一定程度的接触时,它的属性就表现出来,人们就可从它表现的属性去认识它的实质。(如真金有不怕火烧的属性,用金与火接触之后,人们就可认识金的实质。)当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有了全面的(全过程的)深刻的接触时,就要暴露它全部的实质, 【毛批5:事物的历史是无穷的,事物与事物的相互关系是无穷的,因而其属性是无穷的,普通所谓"全面暴露",实只其有限的一些部分,一些片断。】 并也暴露它最深刻的最基本【毛批6:比较深刻】的实质,即暴露它的...

毛泽东最艰难的时刻展现的谋略——复盘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同志们,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别说此举关系到三军数十万战士的性命……打得好那没什么说的,打不好,有可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断送国家的前途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 (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全文是超级深度分析,请认认真真看,绝对让你有收获! 别处看不见!) 1950年6月,一件毛泽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究发生了——朝鲜战争爆发。顷刻间,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发动统一全岛的南进作战,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南韩军节节败退。 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果断干预。它的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 6月27日,美国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滥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 30日,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 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毛泽东还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处,概括起来是“一长三短”。他说:“它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 尽管如此,毛泽东并没有轻敌和大意。他在讲话中提出要防备美帝国主义乱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说:“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毛泽东已经作出最坏可能性的准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同美国这个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直接较量。但是,中国出不出兵,毛泽东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是不是过三八线。“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二)“明神宗那么黯弱,还懂得要派兵援朝,打败日本侵朝部队。今天,新中国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明王朝能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还...

毛泽东的厚黑学功力,归根结底最顶级的是这一句话,必看!!

提及思维这个话题,网络上的思维模型、思维方式几十上百,付费课程充斥江湖。但是什么是顶级思维呢? 这个顶级,一定触及最深层次逻辑的,一定是最根部的,最有统领性的,最一览众山小的。 市面流传的所谓思维,绝大多数是一个故事总结一个思维模型,换一个故事再总结一个。大抵《逻辑思维》之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什么是顶级思维呢?问我,就一句干脆地话: “用世界观看问题” 什么是世界观?就是这个世界是什么东西以及是什么样的。用世界观看问题,就是根据世界的本相看问题,就是如来——这是思考的总逻辑。这也是毛主席思考问题的根本特点——哲学式思考。当然,这里的哲学,指的是唯物辩证法。 早在1937年,毛主席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大纲)》指出: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认识的方法,是论理的方法,然而它就是世界观。 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想世界上的问题,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 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是一个东西。 那么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呢?舟哥概括为: 世界是物质的、是以系统存在的、是发展变化的、是对立统一矛盾着的。 接下来我们从大框上总结“用世界观看问题”。 1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 所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大前提,必须依靠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 即,我们在分析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始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从自我感觉出发、不能从抽象原则出发。 比如,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创业者,遇到了危机。一睁眼就是各式各样的问题,每天开门就是赔钱,急得想拿头撞墙,眼看着这样下去不行却无计可施,毫无希望还要硬撑。 怎么办?怎么办? 其实,如果真正的去调查一下具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和员工多了解一下、征求下意见,再真正的去看看同行是怎么干的,咨询下行业内的朋友的意见,问题大多都能够瞄准并找到解决办法了。 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群众路线。 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脑子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去找。 陈云讲:用90%的时间去了...

(二)毛泽东战略厚黑学斗争哲学之抓全局:跳不出的手掌心

  1.思维聚焦一点,在看问题的精度上,从纷繁迷乱的事态中把握主要矛盾,即抓关键 2.思维横向延伸,在看问题的广度上,从博弈纠缠圈中搞大包围大迂回,即抓全局 3.思维垂直延伸,在看问题的深度上,从事物演变逻辑中探寻大本大源,即抓根源 本期文章为第二部分 席卷天下 跳不出我的手掌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包围战,是中国几千年军事智慧的拿手好戏。 最早最经典的包围歼灭战是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 这次战役最终以秦国坑杀赵国降卒40万而结束,一直被称为军事强国的赵国从此元气大伤,民心沮丧,无力再阻秦兵西来,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不到40年,六国全被平定。 为什么包围战厉害? 这是一种不对称的打法。 站在盾牌后面的人更害怕的是后面有人捅一刀。 再想象一下,四面八方有人围着突突你的感觉...... 况且,只要完成合围,就算不打,饿也能给对方饿死了。 包围战,也是毛主席得心应手的、一以贯之的神仙战略。 一级包围☆ 包围圈中的反包围 蒋介石集结重兵四面围剿红色根据地。红军在战略上是处于防御、内线、被围的不利地位,但是毛主席化被动为主动,善于穿插、分割敌军,在局部地区反而能对被分割的、孤立无援的部分敌人进行各个围歼。 蒋介石派了10万兵马来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却集中了4万兵力,围歼了张辉瓒的9000人马。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 这是“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 二级包围☆☆ 解放东北的战略包围 解放战争中,如何夺取东北全境,一举拿下这个国内极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重要“粮仓”,毛主席提出了 “关门打狗 ”战略方针。 如果能够成功关闭东北大门,不仅分割蒋介石军力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也缓解了华北、华东地区解放军作战的困难,进而推动全国战局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毛主席“关门打狗”战略提出之后,首先就将目光锁定在了锦州。 后来从战役发展的情况来看,锦州确实是关乎东北战局的重中之重,解放军成功攻克锦州,切断了关外国民党军队和关内国民党军队的路上联系,最终将国民党关外50多万大军全部歼灭在了东北这块黑土地之上。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双方的强弱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毛主席就曾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林彪的厚黑学思维,稳准狠,看他这篇文章《怎样当好一名师长》,读起来心惊肉跳!

  林彪元帅《怎样当好一名师长》,这篇文章读起来心惊肉跳,有4点深切感受: 1.绝望。替彪帅的敌人感到绝望。如此打仗、如此准备,不胜才怪! 2.彪帅不愧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全局观(“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研究、政治工作等,正是纯正的《毛选》的味道。文中特别道出《毛选》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经典性,要经常读,反复读。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就从那里找答案,找办法。 3.干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和章法,重在总结。掌握规律就掌握成功。 4.将九条经验用于今天创业、商战领域,这将打造一支多么牛逼可怖的团队。 下面开启正文。 林彪军团长教我怎样当师长 作者:开国上将杨成武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我在抗大学习以后回到前方工作的时候,林军团长告诉我:中央、军委决定我由师政治委员改做师长工作,当时我问军团长说,我当不好师长。在我的要求下,林军团长专门同我讲了一次怎样当师长的问题,讲的很深刻,很精辟。几十年来,林军团长的这个指示始终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运用它来鞭策自己,检查自己,做为我学习、奋斗的准则。 林军团长一共讲了九条。这里是根据当时谈话笔记整理的。 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 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 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 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 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

【揭秘历史】毛泽东对刘少奇书信的66处批语,读来汗流浃背!

 在社会中摸爬滚打,面临太多的人生疑问,不可避免经常触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搞不清这个问题,总觉得立身处世没有根据,无从下手。 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刘少奇给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兼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写了一封信,其内容主要是论述“人性”问题。 毛泽东读了这封信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提法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写下66处批语,并于当年十二月十七日给刘少奇写信说:“一气看完了你这一篇,前后看了三遍。并且率直批上了我的意见。”“我也没有研究透彻,不能说我批的全都无错,还请你看后告我。”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五日,刘少奇将他给续范亭的信及毛泽东的批注一起送毛泽东。 毛主席对刘少奇书信的这66处批语,是对关于“人性”问题的集中、全面而深刻的耐心讲解,读来汗流浃背,发人深省!今天分享大家。  刘少奇给续范亭的信稿及毛主席的批语   1943年6月28日-12月17日   大概如我们到了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各种哲理问题是特别感觉兴趣的,因此,这也可以当作一种游戏。 【毛批1:这样说不妥。】   关于人性、是非、善恶诸问题,是中国过去哲学历史上提得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二千余年来,历代均有争论,直到现在仍没有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 【毛批2: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了这些问题,只是缺乏通俗的宣传,缺乏拿马克思观点分析中国历史的工作,不能说还没有解决。】   何谓人生?   所谓人生,应该也是和一切物质的属性一样,即是人这种东西的属性。 【毛批3:应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不应从哲学定义出发。】   一切事物,均具有一定的实质 【毛批4:即该物之特性。】 而与其他事物区别。一切物质的属性,均是从各该事物的实质中发生出来的。当这个事物不与其他事物接触时,它的属性是蕴藏着,并不外现出来,这个事物的实质即不能被认识。但这个事物一与其他事物有一定程度的接触时,它的属性就表现出来,人们就可从它表现的属性去认识它的实质。(如真金有不怕火烧的属性,用金与火接触之后,人们就可认识金的实质。)当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有了全面的(全过程的)深刻的接触时,就要暴露它全部的实质, 【毛批5:事物的历史是无穷的,事物与事物的相互关系是无穷的,因而其属性是无穷的,普通所谓"全面暴露",实只其有限的一些部分,一些片断。】 并也暴露它最深刻的最基本【毛批6:比较深刻】的实质,即暴露它的...

毛泽东最艰难的时刻展现的谋略——复盘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同志们,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别说此举关系到三军数十万战士的性命……打得好那没什么说的,打不好,有可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断送国家的前途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 (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全文是超级深度分析,请认认真真看,绝对让你有收获! 别处看不见!) 1950年6月,一件毛泽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究发生了——朝鲜战争爆发。顷刻间,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发动统一全岛的南进作战,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南韩军节节败退。 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果断干预。它的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 6月27日,美国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滥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 30日,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 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毛泽东还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处,概括起来是“一长三短”。他说:“它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 尽管如此,毛泽东并没有轻敌和大意。他在讲话中提出要防备美帝国主义乱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说:“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毛泽东已经作出最坏可能性的准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同美国这个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直接较量。但是,中国出不出兵,毛泽东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是不是过三八线。“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二)“明神宗那么黯弱,还懂得要派兵援朝,打败日本侵朝部队。今天,新中国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明王朝能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