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思维和偏差理论》 作者:立 峰(凌通读书会成员) 股权思维和董老师的偏差理论并不冲突,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董老师是寻找有安全边际的优秀公司的股权,股权思维是投资重要的思考方式,用这种思考方式去买股票,可以使你能正确对待股价波动,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格雷厄姆说过,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一定要以生意的角度去思考投资。本质上,企业上市和不上市是一样的,企业上市方便了我们进入和退出,正是因为企业上市有了二级市场的存在。才能有安全边际的出现。安全边际就是市场先生创造的,这样才有了董老师的偏差理论的用武之地。巴菲特早期运用的就是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偏差理论,就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四毛买一块,赚低估到合理的钱,也就是市盈率提升的钱,达到合理价格他就卖出,持有时间并不是很长,这段期间巴菲特的收益率是很高的。 1957年到1969年年化收益率高达31.6%,到后来,巴菲特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改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巴菲特后期的收益率远不如他早年的收益率,我觉得主要原因有。在50到60年代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造成错误定价的机会多,幅度也大,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赚到市场情绪的钱。在巴菲特后期,市场逐渐的成熟,造成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相对也少了。还有就是巴菲特管理的资产规模的变大,选择的标的也少了,长期持有一家公司一直不卖,那最终赚的钱大概就是公司长期增长的钱,比如巴菲特1988年买的可口可乐,1989年买的富国银行,买入后十年就获得了十倍的回报,但后来十几年可口可乐就没涨,富国银行也涨得不多,所以总的收益率就拉低了,也就是客观企业增长的钱。 董老师的偏差理论,本质上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一样的,但在方法上又胜过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更注重的是从定量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所以投资标的比较分散,董老师既重视企业的质。也重视企业被误判的程度,可以总结为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董老师的偏差理论更能有发挥的空间,因为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更不成熟,大众更非理性,从而错误定价的机会更多,幅度也更大。 所以运用这种模式,最终的回报也很大,赚的是企业增长的钱和估值从不合理到合理的钱,往往后者贡献更大。
专研毛泽东方法论对你的帮助如:斗争哲学、厚黑学、待人接物等